首页  >  头条汇总
有一种影评人叫“财经名嘴”

2013-12-26

点击查看源网页

  最近影评圈里一下子多出许多新面孔,一打听才知道,都是些有来头的人。这个是某金融机构旗下的证券分析师,那个是某财经媒体的资深股评人。在他们眼里,电影原本太小儿科,只不过是种赔本赚吆喝的小买卖,一般很难入他们的法眼。现如今,财经金融界的大咖也集体写起影评来了。这是咋回事?

  还不都是《私人订制》惹得祸!在财经界大咖们看来,这片子在市场里闹出的那点动静,远比剧情本身更刺激更出彩。以至于片子还没上映,就有证券机构预测说,它的票房将会在8.17亿至10.51亿元之间。人家这预测,怎么看怎么觉得高大上,尤其是小数点后面的那两位数,更是高调奢华有内涵。这是怎么算出来的?一般影评人数学都比较差,就算把脑袋想化了,也不一定能整得明白。

  12月17日,《私人订制》在京试映。据说许多投资机构的大佬都亲临现场。结果,放映结束,灯亮了,口碑却瞎了。大佬们缓步走出影院,一脸心怀鬼胎的样子,满肚子都是各种盘算。果不其然,第二天股市开盘,仅4分钟,华谊股价就遭跌停。随后两天又接连跳水,华谊市值蒸发高达63亿元。19日,《私人订制》开映,一上来就人气爆棚,不仅零点首映全国多达4万场、排片超过50%,而且一口气连创国产片首映票房、首周票房两项纪录。

  这架势这阵仗,像不像坐过山车?一边骂得山呼海啸,一边数钱也数得排山倒海。这场面,让见识短的影评人想不清楚,更写不明白。于是乎,财经名嘴名笔们,便逮着机会粉墨登场了。影评圈里从此多了一个新文体,有人管他叫“股市影评”,也有人说应该叫“财经影评”。

  其实,有新鲜血液补充进来,对影评写作倒也不算坏事。影评人向来不设门槛、不讲出身,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一般都能在影评江湖上自立门户。但一牵涉到影片背后的经济利益,问题就会变得复杂起来。就如同这次华谊股价跳水,就有财经分析人士指出,背后也不排除有人暗箱操盘从中获利的可能。果真如此的话,那就要另当别论了。尤其是读者需要有辨别能力,善识真伪,对那些为左右股市走向而进行的刻意炒作,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

  一般来说,分析产业动态、预测市场走势,是财经人士的长项;而一旦涉及影片剧情内容乃至类型风格,则往往是其短板。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一个人的见识、眼界总归有限,越是那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能型影评人,越是跟算命先生有近亲关系。

  总之,内行看的是门道,外行看的是热闹。专业背景不同,各有各的路数。如果明明知之甚少,却要故弄玄虚,那就正好应了葛优在《非诚勿扰》里的一句台词:“明明是宝马的车头,硬要插一奔驰的标,这不合适吧?”

  作者:石川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电影学教授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