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2014“马上尽孝”不能迟

2014-01-27 来源:新华网

  编者按:又是一年春节将近,家和父母,是中国人心里最柔软的牵挂。多久前,老父母已经拆洗好被褥,帮你收拾好房间,准备了各种你最爱的美食,盼着游子们赶快回家。敲开家门,见到阔别的父母,吃着熟悉的饭菜,团聚的激动和喜悦瞬间弥漫 。子女远游,父母的生活重心也随之被抽离。随着年华老去,他们更要承受体力下降、病痛上身的折磨。

  你有多久没有回家陪父母亲人吃饭了?你有多久没有打个电话给他们报平安?你有多少次因他们的唠叨厌烦,将他们的苍老、步履蹒跚视作理所当然?这些扪心自问并非要引人愧疚,而是想唤醒埋藏在心底的那些自以为平常甚至麻木了的爱。常常有些孝行在我们身边,让我们重温这些故事,也为自己加油。

  春节将至,我们陆续踏上回家的路途。回去抱一抱我们日渐苍老的父母,陪他们聊聊天,哪怕是那些每年都说过一次我们儿时的故事,哪怕是从小时候就在耳边的叮咛,让我们耐心聆听,用爱回报。2014年,我们一起努力,“马上尽孝”,孝不能迟。祝愿天下父母,健康、平安、快乐、长寿。

  ===亲,今年过年,你回家吗 陪陪咱爸妈===

  一组图片感动网友 2014孝不能迟 组图

  《桃姐》导演许鞍华说,要在年轻一辈和老年人之间达到真正的平等十分困难,到最后可能是各自妥协。事实上,在某些细小的部分,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曾在散文《目送》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听起来有些感伤,却相当真实。当我们渐渐长大,朋友、爱人、孩子……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我们的生活,而我们与父母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留给他们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春节温情 妈妈9个QQ表情盼儿归 网友看红眼眶 图

  “在我没回家时,我妈是‘亲亲’;快要回家时,我妈是‘嘻嘻’……”春节临近,在远方的孩子能回家过年团聚,成为了千万母亲的心愿。昨日,网上用一张展示母亲与儿对话回家的9个QQ表情图,引发了网友们的疯转和狂赞!不少网友看得眼眶湿润。专家表示,简单的东西也能深入人心,这幅图片最重要的是传达了母爱和温情。昨日,记者在网上看见,一篇名为“你的妈妈是这样吗”的表情文被众多网友点赞转发。

  记者看见,这篇只有100多字的文章,每句话里都有一个简单的表情,虽然看着简单,却透露出一股浓浓的温情。这篇“表情文”在网上发表后,立即引来网友点赞转发。据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已经有三千多人对这篇“表情文”转发、点赞。

  小伙晒和奶奶二十年前后对比照片 回味着关于亲情点点滴滴

  20年中很多事都变了,比如,我长大了,你却变老了;20年中不变的事情也很多,比如,你一直在我的身边。近日,人人网上的两张照片感动了不少网友。这两张背景相同但拍摄时间却相隔了20年的照片,诠释了一对祖孙之间最普通却最真挚的情感。前一张照片是奶奶推着胖乎乎的还不满一周岁的孙子,而后一张照片则是已经长成一个阳光的小伙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奶奶。看到这两张照片,网友们纷纷打开家中的影集,仔细回味着关于亲情的点点滴滴。

  ===反哺父母 请让我为您做点儿什么===

  8岁男童为救父亲捐献骨髓 称抽多少都行(图)

 

  2013年12月29日和30日,年仅8岁的男孩小峰,接受两天的造血干细胞采集,也就是俗称的捐骨髓,他身体里的355毫升,相当于一可乐瓶的干细胞悬液,在12月30日全部输入到身患血液病的爸爸体内。他是目前为止,浙江省年龄最小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4个月前,在浙江台州某工厂上班的周先生,觉得特别累,腿上哪里撞一下,一块块的乌青一个月也不见消失。后来当地医院诊断他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即骨髓细胞出现异常,这个毛病,被称为白血病前期,因为是高危型,医生预计,比白血病还要凶险。

  孕期车祸植物人奇迹产子 2岁儿唤醒母亲嚼食反哺

  躺在病床上的张荣香和2岁多的儿子天赐时而相视而笑,时而张开嘴巴含住儿子小手递过来的食物。见妈妈吃的困难,小天赐干脆把硬硬的小果子(当地一种油炸面食点心的名字)放在嘴里嚼碎,然后慢慢靠近妈妈张开的嘴,把嘴里的食物送到妈妈嘴里,如同燕妈妈喂食雏燕一般,这样的场景着实令人动容。谁能想到三年前一场车祸,让怀有身孕的张荣香曾一度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在丈夫和女儿的照料下,她不仅成功生下了儿子,更在幼子的呼唤中清醒过来,及接连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父亲烧伤命悬一线 父爱如山兄弟接力“割皮救父”

 

  两个月前,哥哥从背部和头部取了10%的皮肤,移植到父亲身上。这一次,取的是头部和肩部,仍是10%的面积。

  “一想起来就揪心!”刘洋清楚记得,7月22日那天,他找亲戚又借了一万元钱,终于可以续上父亲的营养针了,赶紧给哥哥打电话报信。但他万万没有想到,此刻哥哥正在医院剃头,准备植皮手术。

  刘洋回到医院,发现光头的哥哥正朝手术室走。他心头一紧,一路小跑跟在后面,“哥,你……”想说些什么,可都被堵在了嗓子眼。刘培回头,摘下眼镜,让弟弟拿着。刘洋只觉手里沉甸甸的,呆呆看着哥哥走进手术室,换鞋,换衣服。手术室的门悄然合上,视线被阻隔,刘洋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虚脱了一般。

  12岁男孩捐髓救母 孝贤少年的反哺之旅还在继续

  2010年,邵帅年仅12岁。原本应该在学校度过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但这个邳州男孩却背负起了太多的责任。邵帅1岁那年父母离异,在儿子读小学二年级时,母亲邵丹将孩子托付给父母照顾,自己独自一人来北京闯荡。2009年6月经检查,邵丹被诊断出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

  原本多才多艺,书法等方面多次获奖的他因为母亲的病,上课时常走神。在2009年的升学考试中,能考上当地最好中学的邵帅落榜了。

  母亲离家出走 少年14岁起扛起照顾半身瘫痪父亲责任

 

  叶富源家住离三岔中学六七公里外的库沿村,除父母外,还有一个姐姐。4年前,叶家遭遇一场意外:帮私人建房的父亲从三楼脚手架摔下来,背部脊髓断裂,腰部以下毫无知觉,导致半身瘫痪。

  “以后我不管你,你也不要管我了!”两年后,自感无法忍受生活压力的母亲,对叶富源的父亲摔下这句话离家出走了。此时,叶富源的姐姐正在成都上大学,年近16岁的叶富源用瘦弱的肩膀扛起父亲“吃、住、行”的责任。

  ====带着爸妈上学 有爸妈的地方就是家===

  图片故事:父亲高位截瘫 高三学生带着爸爸上学

 

  2012年6月,郭世俊62岁的父亲郭益山因意外事故从十几米高的桥上跌落,造成高位截瘫。郭世俊很小时,母亲就因脑膜炎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家中全靠父亲耕田耙地的微薄收入养家糊口,供养他和姐姐上学。作为家里顶梁柱的父亲倒下后,为了不拖累上大学的姐姐,18岁的郭世俊毅然担负起照顾父亲的责任。 2012年9月,新学期开学了。郭世俊将母亲托付给年迈的爷爷照顾,自己带上父亲,在离老家20多公里外的学校旁租了一间房子,开始了边读书、边照看父亲的生活。转眼间,郭世俊已进入高三,学习生活更加紧张。

  由于父亲高位截瘫,大小便失禁,郭世俊每天除了做好饭菜喂父亲吃下,还要给父亲翻身、按摩、帮助父亲排便。每天早晨5点多钟,郭世俊就要起床,晚上12点才能休息。但是他没有被生活的重担压垮。面对不幸,郭世俊乐观豁达,勤奋努力。在老师和同学眼里,他是个好学生;在邻居眼里,他是个好儿子。目前,郭世俊家的经济来源就是200多元的低保金,而房租就需300元。他找遍了亲戚和邻居,借债近6万元为父亲手术和维持高中时期的生活。亲戚们也为郭世俊对父亲孝心所感动,都乐意帮助他挺过难关。学校得知郭世俊的家庭情况后,免除了他在校期间的所有费用,并为郭世俊捐款,减轻他的生活压力,让他集中更多精力冲刺高考。

  孝女董云和瘫痪妈妈 从5岁起照顾妈妈

 

  早上7点,天刚蒙蒙亮,店铺林立的龙洞西大街还是半梦半醒,只有几家早餐店开门营业。而此时,董云已然起床,比很多大学生都要早,自己穿戴洗漱后,又熟练地帮妈妈整理被子,摆平枕头,喂她喝水。因为近几天妈妈不舒服,所以董云做得格外细致。

  董云5岁那年,妈妈发生车祸导致瘫痪,十几年来,董云几乎每个早上都重复着上面的动作,坚持照顾妈妈。去年董云以539分考上了广东工业大学,“学业还是妈妈?”曾让董云难以抉择,最终她选择了带着妈妈上大学,举家迁来广州,边读书,边照顾妈妈。

  “董云,热水袋充好了吗?”妈妈在房间擦着眼泪说,桌上的电热水袋刚充了5分钟电,董云正抽空在客厅啃着隔夜的凉包子。摸摸热水袋温度差不多了,董云小心翼翼地放到妈妈脖子下,此时已是8点03分,她背起书包飞奔着下楼了。

  董云妈妈告诉记者,每逢天气变化,她就会难受,“手一直抖,还会流眼泪,这时我要用热水袋垫着脖子。”妈妈略带愧疚地说:“董云每天早上8点15分上课,但时常要帮我收拾到8点才能出门。

  济南少年背脑溢血父亲上大学 3岁没了妈妈

 

  3岁没了妈妈,12岁那年父亲又因脑淤血瘫痪,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苦难从未离开过淄博男孩李云龙,在19岁生日这一天,他推着轮椅上的父亲来大学报到,在此后的3年大学生涯中,他将和父亲一起走过。

  淄博临淄的李云龙今年被山东英才学院录取了,跟别的新生不同的是,今天他要带着父亲去上学。原来李云龙母亲去世,08年父亲因脑溢血偏瘫。李云龙称,高三那一年,一边照顾爸爸,一边学习,中午上完学回来给爸爸做饭。李云龙的姑姑表示,房东看他爷俩很可怜,不要他钱,水电什么的都免了。很多好心人知道后就经常的资助父子俩,不过照顾父亲的重任还是压在了李云龙身上。

  ===何止血浓于水 没有血缘不妨碍我对您的孝心===

  男子照顾已故同事母亲25年:有我吃的就有你吃的

 

  在河南省濮阳市有一名50多岁的男子杨明锋,像对待生身母亲一样照顾已故同事无依无靠的老母亲“舒妈”25年,而他也从当年一名满头青丝的27岁小伙儿,变成了今天头发花白的模样。他跟88岁的“舒妈”说,你放心,有我吃的,就有你吃的。这么多年来,杨明锋的悉心照料让“舒妈”淡忘了丧子之痛。

  “‘舒妈’的儿子和我是同事,他意外离世后,从1988年到现在,我们把‘舒妈’当自己亲妈看待,每天都来看她,家里所有的事,除了我就是我爱人在操心,我们是很普通的一家。老太太只要身体好,我们一家人都很高兴。”杨明锋说。

  8岁起养母瘫痪在床 女孩不离不弃悉心照顾14年

  “每天早上,佩杰起床后,就帮着我穿衣服,接着就给我刷牙、洗脸、换尿布,做好饭后一口一口地喂我;中午,就给我擦洗身子、活动筋骨、敷药按摩;晚上陪着我讲讲开心的事儿,逗着乐儿。”妈妈刘芳英眼里噙着泪花说,“整整14个年头了,可苦了这孩子。如今女儿还成了‘护理专家’,每天帮我做240个仰卧起坐、拉腿200次、捏腿15分钟……”

  2014年春节来临,在山西师范大学读书的孟佩杰又带着妈妈回到了隰县老家过节。刘芳英逢人便说:“这么多年来,佩杰让我找回了生活下去的勇气。人有病,心情烦躁,常发脾气,女儿从来没和我争过吵过,而是笑着给我讲故事,经常挤眉弄眼、出丑变怪地逗我乐。再苦再累,也表现出高高兴兴的样子,还常鼓励我说:‘妈妈别怕,有我呢,要往前看,前头有阳光!’”

  探访春运独行老人:六旬翁背行囊给91岁岳父拜年

  老人的岳父一家在贵州遵义,那边还有很多亲戚。岳父已经91岁高龄了,可已经当爷爷的廖大爷,和往年一样,过年时去岳父家拜年。廖大爷说,以前去岳父家拜年后,仍要回到重庆和家人一起过春节。而最近几年,可能都会在岳父家过年了,因为那边亲戚多一些,要热闹得多。

  对于自己独自上路,家里人是否担心,廖大爷摆摆手说,干农活儿的老年人身体都很结实,而且每年他都独行,家里人也习惯了。到了遵义,给重庆的家人打个电话报平安就是了。

  ===过年回家 咱和爸妈那些时间===

  春节,哪怕给老人留1天

  春节将至,人们陆续踏上回家的路途。敲开家门,见到阔别的父母,吃着熟悉的饭菜,团聚的激动和喜悦瞬间弥漫。

  可是这份喜悦往往难以持久,没几天,不耐烦、抱怨、牢骚甚至争吵“逐渐升级”,很多人困惑:为何父母头两天待你像宝,后两天恨不得把你赶跑?

  这是笔者身边很多朋友的困惑,其实,要解开它并不困难。

  你不妨回忆一下,假期都做了些什么?每天懒觉睡到饱,日上三竿吃第一顿饭;中午同学聚会,晚上朋友聚餐;得空刷刷微信,闲来看看网页。在有限的假期内,我们拿出多少时间陪父母聊天,和父母一起做饭或者散步、逛街?恐怕是少之又少,微乎其微。

  春节回家,你怕父母催生吗

  纵使当初思前想后、发誓丁克一辈子的人,一旦看到孩子出生时的面庞,全然是种种幸福弥漫。待到孩子渐渐长大,那份成就感和自豪感发自心底,那份奉献和给予不求回报。想到当初因算计成本而“拒生”,自己先是感慨,后是好笑。

  所以,请不要让设想中的所谓“成本”挡住自己为人父母的脚步。孕育和抚养子女是人之天性,本就不是一件可以计算“投入产出比”的事情。一粒微小胚芽在母亲体内慢慢成形,发生第一次胎动;一个小小的生命捧在护士的手中,发出第一声啼哭;一个娇弱的身躯躲在伟岸的身下,蹦出第一声奶音;一只柔软的小手牵在大大的掌心,迈出一个脚步。当襁褓中的那个小家伙,长成高大帅气的小伙子,当百日照片上的那个小不点,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那种伴随孩子成长的喜悦和幸福,怎是所谓“成本”能够衡量?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