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一代明君唐太宗也怕输棋!唐俭差点掉脑袋

2018-08-18 来源:历史过客

 

  (1)唐太宗强行逼迫魏征和他下围棋赌彩头

  唐朝人王方庆写了一本《魏郑公谏录》的书,在这本专门记录唐朝开国名相魏徵事迹的书中,有一则篇名为“文德后载诞侍宴”,记录了唐代宗李世民,利用皇帝的身份,强行逼迫魏征和他下围棋赌彩头的故事:

  文德皇后诞公主,月满,宴群臣于丹霄殿。太宗命公围棋赌,公再拜曰:“臣无可赌之物,不敢烦劳圣躬。”太宗曰:“朕知君有物,不须致辞。”公固言无物堪供进者,太宗曰:“朕知君大有忠正,君若胜,朕与君物;君若不如,莫亏今日。”遂与公棋,才下数十子,太宗曰:“君已胜矣!”赐尚乘马一匹,并金装鞍辔勒,仍赐绢千匹。

  文德后就是长孙皇后,其名字在《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正史和野史里,均没有记录。她在13岁的那一年,与时年16岁的李世民完婚,当时李世民被封为秦王,还没有被称作唐太宗。

  在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六月,36岁的她因病去世,身后第一个谥号为文德皇后。

 

  (长孙皇后)

  公元634年6月10日,也就是贞观八年七月十九日这一天,长孙皇后所生的最小女儿新城公主满月了。

  为了庆祝这个最小的女儿人生中的第一个岁月节点,已经到了中年的唐太宗,在当时的避暑夏宫,也就是在今天宝鸡市境内的九成宫里,下令为女儿举办了满月酒宴会。

  宴会设在一个名称为丹霞的大殿里,席开30桌,取30天正好满月之意,出席的人都是朝中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

  这些大臣们清楚的记得,他们上一次一起聚集在丹霄殿的时候,是在两年前的贞观六年,非常巧合的是,那一天也是七月十九日。

  唐太宗在那次宴会开始时,语气缓缓地说:“现在中外安定了,都是你们在座的这些人的功劳。想当年隋炀帝威风八面一统天下,但最后还是灭亡了,这是我和在座的各位,都是亲眼看到的。因此我希望你们,不要因为现在的一时强大和强盛,而开始骄傲自满起来。”

  唐太宗不愧是千古明君,知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他最后说的那一句原话是:“勿矜強盛以自滿也!”

  热热闹闹的满月酒结束后,兴致勃勃的唐太宗,叫住了正要离席而去的魏征:“魏老弟,你不要走这么快嘛,时间还早着呢,我们不如来一盘带彩头的围棋吧。”

 

  (李世民)

  “我可没有用来赌博的钱啊,皇上这次就算了吧。”

  “我知道你是有赌本的,你就不要同我客气了。”

  “我真的没有赌本啊,什么东西也没有,拿什么来和皇上赌啊。”

  “我知道你是非常忠诚正直的,这就是你的立身赌本。你如果赢了,我就有彩头给你。你如果输了,我今天也不会让你吃亏的。来吧、来吧。”

  听到唐太宗已经把话说到这个程度,作为皇帝手下大臣的魏征,很是万分无奈,他只能苦笑回答道:“好吧、好吧。”

  两个人就开始下起围棋了,你下一手,我应一手,棋盘上时不时响起了清脆的落子声。这时候的魏征,眼睛紧紧的盯着棋盘,内心深处很是忐忑不安。

  谁知才下了几十手,唐太宗就把围棋盒子盖了起来了,然后拍了几下手,大声对着魏征一字一顿的说道:“你赢了。”

  说完这句话后,他用满含笑意,眼睛盯着吃惊不小的魏征,目光中的意思好像在说:我知道你赌本在手吧,我没有骗你吧,我没有让你吃亏吧。

  “传我口谕。”他一脸坏笑,望着还没有回过神来的魏征,“奖给魏征魏大人的赢棋彩头是,全套装备的上等好马一匹,苏杭地区产的上等绢绸千匹。”

 

  (魏征)

  (2)唐太宗李世民输棋杀唐俭

  说的还是唐太宗李世民下围棋的故事,唐朝人张鷟在《朝野佥载》一书中,用小说家的笔法,记载了这个霸道皇帝,因为下棋下不过唐俭,就要把他杀掉的一件事情:

  有一次,吏部尚书唐俭与唐太宗下围棋。

  这个唐俭可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不仅如此,根据《旧唐书列传第八》的记载,他还享受“与功臣等元勋恕一死”的待遇,也就是说他手里握有可以一次免死的金牌。

  这个唐俭不知怎么的,在这天应招下棋的时候,竟然昏了头似的。他在棋桌旁没有对唐太宗进行丝毫的礼让,就一屁股落坐了,然后大声的咋呼:“不要猜子了,皇上你就先走棋吧。”

  他虽然手里拿着白子,却一点点也不懂得谦让,在开棋布局时,将手伸得老长,直接就将棋子用力的拍在对方左面的角落位置,而且落子的声音很响,很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气概。

 

  (唐俭)

  唐俭在左角处布了几个棋子后,又转到右角的地方去下了几手棋。

  尽管唐太宗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还是没有看出来,依然是自信满满,依然是气势汹汹地进攻,或者打劫,或者提子,面对处于守势的唐太宗,他是一点面子也不给。

  他这种在唐太宗眼前很是嚣张的下法,使得唐太宗在心底里勃然大怒:你竟敢如此的目中无人?好,你等着,看老夫怎么出手收拾你!

  由于心中有气,唐太宗棋艺水平发挥失常,在输掉这盘棋后,他连翻本的愿望也没有了,就挥了挥手,让唐俭走人。

  在唐俭走后,他急忙传唤尉迟敬德。

  这个人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曾经几次出生入死救过唐太宗的命,因此他在死后成为了民间的门神。

 

  当尉迟敬德急匆匆的赶来后,唐太宗一脸怒气的对他说:“唐俭这小子实在是自以为是了,实在是目中无人了,实在是欺人太甚了。你把我说的话记下来,我要把他赶出朝廷去,叫他到潭州这个破地方,去当一辈子的刺史。看他还怎么嚣张?”

  说完以后,他还是余怒未息,对正要离去传旨的尉迟敬德说:“唐俭这小子,竟敢如此的不尊重我,真的是太气人了,我要杀了他。你给我听着,如果有人告发他大不敬,说他在背后说我的坏话,你一定要出来作证说确有其事。你不要忘记、不要忘记哦。”

  尉迟敬德恭恭敬敬的回答说:“我记住了,我不会忘记的。”

  第二天在朝会上,果然有人出来告发唐俭在背后说唐太宗的坏话,涉嫌对皇上大不敬。而且这个人还把唐俭说坏话时的细节,说的是有鼻子有眼。

  唐太宗听后,就把目光转向尉迟敬德,问他有没有听说过这件事?

  尉迟敬德回答说:“没有听见唐俭说过这句坏话。”

  唐太宗并不死心,又连续问了几次。但尉迟敬德始终坚持原来的说法。

 

  (尉迟敬德)

  唐太宗因此非常非常恼怒,就把手里拿着的玉制手板,愤然地朝地上一摔,在“呯”的一声中,玉板被摔得纷纷碎。

  然后他一句话也不说,就拂袖进入了内室。

  过了很久,唐太宗才开始想起吃饭这件事情,于是他就招来三品以上的官员赴宴。

  在宴会开始时,唐太宗说:“今天多亏了尉迟敬德,这才避免了唐俭因为我冤枉他而死,从而使我有了改过的美名;我避免了因此错杀大臣,从而使唐俭有了再生的侥幸;尉迟敬德避免了委屈顺从,从而有了忠良正直的名誉。”

  唐太宗用感激的目光,扫视着坐在他面前的这些三品以上的大臣,继续激动的说道:“我因此决定赏给尉迟敬德绸缎一千匹。”

  唐俭逃过此劫后,平平安安活到了唐高宗李治朝的显庆656年(公元656年),以78岁寿终。

 

  (唐俭)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