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商鞅没有入秦前的人生 一段一言难尽的经历

2019-11-02 来源:阿健的历史小屋

  很多人都会好奇,商鞅这么牛的一个人,为什么会在别的国家不受重用呢。反而是跑到秦国,大放异彩之后,其他国家才后悔错失了人才呢。难道真的是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的古代版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商鞅入秦之前的个人经历吧。

  选自《资治通鉴》 周纪二

  【原文】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病,魏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柰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王嘿然。公叔曰:“君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召鞅谢曰:“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谋,后以告子。子必速行矣!”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卒不去。王出,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卫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

  【译文】公孙鞅,是卫国宗族旁支后裔,喜好法家刑名之学。他在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做事,公叔痤深知他的才干,但还未来得及推荐,就重病不起。魏惠王前来看望公叔痤,问道:“您如果不幸去世,国家大事如何来处置?”公叔痤说:“我手下任中庶子之职的公孙鞅,年纪虽轻,却有奇才,希望国君把国家交给他来治理!”魏惠王听罢默然不语。公叔痤又说:“如果国君您不采纳我的建议而重用公孙鞅,那就要杀掉他,不要让他到别的国家去。”魏惠王许诺后告辞而去。公叔痤又急忙召见公孙鞅道歉说:“我必须先忠于君上,然后才能照顾属下;所以先建议惠王杀你,现在又告诉你。你赶快逃走吧!”公孙鞅摇头说:“国君不能听从你的意见来任用我,又怎么能听从你的意见来杀我呢?”到底没有出逃。魏惠王离开公叔痤,果然对左右近臣说:“公叔痤病入膏肓,真是太可怜了。他先让我把国家交给公孙鞅去治理,一会儿又劝我杀了他,岂不是糊涂了吗?”

 

  【解析】这是商鞅还被人称为公孙鞅的时期的事情。商鞅并不是入秦之后,才突然开窍,一飞冲天的。而是很早就展现了过人的天赋,可谓天纵英才。但是他的领导,魏国的国相,公叔痤的态度,颇令人玩味。公叔痤是这样与商鞅相处的。

  01

  第一步 拉入团队。

  公叔痤是知道商鞅的才能的,但是他并不急于推荐他上位,而是把他放在手下作为一个侍从之臣。这个处理有哪些作用呢

  1)对商鞅有提拔之恩。因为对于商鞅这样的没有特殊背景的年轻人来说,能够成为国相的幕僚,本身就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事。以后如果商鞅成功了,也得感谢公叔痤的提拔栽培之恩。

  2)防止人才流走。商鞅进入了公叔痤的团队,可以作为储备人才,大大增加了自己团队的实力。又防止他流向了竞争对手那里,被别人作为人才推荐给魏王,成为自己的心腹大患。

  3)方便后续操作。商鞅成为公叔痤的家臣后,可以进一步观察他的野心。如果他确实野心勃勃,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压制他成为自己的威胁。如果他甘愿归顺,那就可以培养为自己下一代服务。

  总之一句话,商鞅放在自己手下可控。

  02

  第二步向魏王夸张的推荐商鞅。

  公叔痤得了重病终于要走了,但是临终前向魏王终于推荐了商鞅。

  公叔痤的推荐语是这样说的 “痤之中庶子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 “君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言语颇为夸张。这并非是一个正确的推荐人才的姿势。我们可以以另一个材料来对比一下。

  【对比材料】文侯问诸李克,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弗能过也。”于是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这是李克向魏王推荐吴起的言语。我们可以看到,正常的推荐流程是要向领导正确客观的陈述这个人的优缺点,这个人的可用之处。然后要给一个测试的机会,看看效果。而不是吹破天际,说这个人是奇才,全国都要听他的。如果不用就要杀了他。

  对于正常人来说,越是夸大的,越是不可信。没有比较,没有细节,没有案例支持,不能称之为推荐。

  果然,魏王没有启用商鞅,因为他此时想“如果真的这么厉害,你公叔痤为什么不早点推荐给我。商鞅现在还只是你手下的一个小官,做了这么长时间没得到提拔。我看你就是手下没人,想敷衍一下我罢了。”

  这个举动造成了那三个后果

  1)让魏王对商鞅的第一印象很差,不启用商鞅。通过夸张的表演,商鞅所谓才能与现实的地位的对比,让魏王形成了很差的第一印象,知道商鞅这个人的能力并不咋地。以后想启用商鞅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2)为商鞅打上了公叔痤的印记,彻底断了商鞅在魏国的上位的可能。因为公叔痤如此做作的推荐商鞅,让大家都知道商鞅是公叔痤的人。以后商鞅再想找门路,让魏国其他人推荐自己,就很困难。商鞅在魏国彻底没有上位的可能。

  3)对得起历史,商鞅恨不起来。因为公叔痤的目的很是隐晦,表演也很到位。魏王不任用商鞅,完全是领导的失职。商鞅面上还得感激公叔痤的大力推荐。

  总而言之,作为老狐狸的公叔痤,不想推荐商鞅上位。

 

  03

  第三步就是建议商鞅赶快离开。

  公叔痤在推荐完商鞅后,接着找来商鞅对他说“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谋,后以告子。子必速行矣!”

  这段话公叔痤对自己的动机美化的很好,将自己描述成一个忠君爱国的好大臣,同时又是一个关爱下属的好领导。现在这两者发生了冲突,只有先牺牲了下属的利益了。现在商鞅你有危险,赶快逃命吧。果然不愧为将吴起玩弄于手掌中的老狐狸,说话真好听。

  这话听起来没毛病,大义凛然,义薄云天。如果是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听了,绝对说:“哥哥,你对我太好了。兄弟无以回报,唯有来世再报。我马上就打包。连夜离去。”

  但是商鞅是何等聪明的人一样就看穿了老狐狸的伎俩,没有搭理他。但是公叔痤的效果已经达到了,商鞅就算再聪明,在魏国已经没有了立足之地。只好打包好行囊,西行入秦。

  效果达到了,赶走了商鞅。但是商鞅的魔幻之旅由此拉开了帷幕,东方六国的噩梦将要降临。

 

  编外语

  可能大家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公叔痤会这样想方设法的对付商鞅,至死还在排挤他。

  1)商鞅野心很大,难以为己所用。商鞅这样的才能是不会甘为人下的,为人服务的。对于公叔痤来说,不能为己所用,就要压制打击。自己的后代驾驭不了他,就把他赶走

  2)为了自己家族后代的利益。商鞅的崛起必定导致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会侵蚀自己的利益。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