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凯风深度:“虎妈猫爸”的现实囧境

作者:清风 · 2015-06-22 来源:凯风网江苏频道

 01 从“严父慈母”到“虎妈猫爸”

小时候常听说一句话“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而如今又有了“虎妈猫爸”。事实上这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的教育结构,可以说是我们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的普遍的教育结构。不论是“严父慈母”也好还是“虎妈猫爸”,意思就是家庭教育中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打个巴掌给个甜枣”这样的教育方式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很少有人会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不好。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 

 

在我们叫嚷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的时候,这个“好”是由谁来定义的?

是在剧中由赵薇饰演的虎妈?还是潘虹演的奶奶和猫爸佟大为呢?

事实上,不论是虎妈还是猫爸,之所以在教育方式上出现了截然对立的不同,根本问题是大人们的人生经历、成功得失所得出的人生观的不同,当然其中还有那些他们曾经的遗憾和懊悔。

毕胜男那个吊儿郎当不着调的弟弟,那就是毕胜男在教育女儿时的反面教材。当她拿出这个弟弟的人生经历来说服婆婆和丈夫的时候,就连一向反对虎式教育的罗素和罗母也无话可说了。

“为了孩子好”,是家长的教育理论出发点,可这种“好”孩子往往却并不领情。家长认为这是孩子还小不懂事,而孩子却觉得这种好是父母强加的,并不是他需要的。这种“代差”所造成的观念和立论上的区别让,家长在遭遇孩子反抗时是那么郁闷。就好像毕胜男被女儿哭骂“妈妈是坏人”时那种委屈和失落。而孩子对这种“好”的感受往往是痛苦不堪的,好像这根本就是在受罪。 【详细】     

为什么中国家庭“一红一黑”现象这么多? 

 

黑格尔曾经说过“存在即是合理的”,虽然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但我们不妨探究一下中国家庭教育结构为什么会在长期以来一直都存在着这种一红一黑的现象。这种现象其存在的合理性又在哪里?

不少家长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极端的自信,他们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最好。这其实源于他自身所受到的教育和成长经历的影响。

毕胜男在剧中是一位来自陕西小县城的普通女孩,她的人生经历就是在不断的奋斗中走向成功的,而她最感谢的就是那位狮子一样的父亲。她曾经对孩子说过一句话——“你知不知道这个社会有多么残酷,除了家人再没有谁会这么让着你。”这是她实施虎式教育的立足点。而那位对孙女像是公主一样宠溺的奶奶,其溺爱的原因同样出于是她“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人生态度。

而另一些家长对自己相当的不自信,他们喜欢随大流,别人怎样他们自然也就跟着学。这类家长在第一小学罗茜茜的那些同班同学的家长中可以找到一组群像。

第三种就是那些凭着老一辈的教育模式直接传承的家长,他们常挂在口头上的话就是“我爸妈当年就是这么教育我的,我现在不也挺好的?”毕胜男的教育方式事实上除了来自于自己人生的总结,更多的还是传承自她的那位中学退休老师的父亲。 【详细】

真正无所适从的是我们 

 

事实上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家长更多从自身出发考虑对孩子的教育,而很少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出发。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天性是自由的。他们的想象是天马行空的。他们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的。这些我们都知道,同时我们也在想方设法的为自己的孩子创造出一片自由的快乐的天空。

可同时我们还知道,这个社会是残酷的,未来的竞争是残酷的。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为了让孩子不成为那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废物。我们又在想方设法的增强他们的自身实力。

毕胜男为了孩子能够有特长,让先天条件不是很好的孩子学钢琴。而同样是希望孩子拥有贵族气质的奶奶在这一点上是和媳妇一致的。但当孩子因为吃不了苦而哭闹的时候,妈妈和奶奶的态度又变得完全不同了。

当面对是让孩子快乐成长还是让孩子将来出人头地进行选择的时候,家长们无所适从了,人云亦云颠三倒四地让孩子同样在彷徨中变来变去。 【详细】

 02  “虎妈猫爸”教育模式中隐藏着巨大隐患

事实上在虎妈猫爸一红一黑的这种教育模式之中存在这很大的隐患。而这种问题所造成的后果在目前来看,很多社会现象就是源于此的。难怪有人说中国的未来在三十年四十年之前就已经注定了。现在的父母就是原来的孩子,而现在的孩子就是将来的父母。他们的成长从童年时期就已经被打下了很深的印记……而这种印记是好是坏呢?

双重标准不利于孩子明辨是非 

 

毕胜男对于孩子的期望和她的奋斗经历有关,她是小城市出来的,从小父亲灌输给她的是一种逆流而上不进则退的奋斗理念,当她有了孩子自然而然就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女儿的未来联系在了一起。

而罗素从小在城市长大,生活条件优越,他的成长一帆风顺,而他母亲关于贵族养成论的那种思想自然也时时刻刻影响着他。他们两人对于理想和如何实现理想的方式,由于两者的生活经历不同,自然也会出现认知上的差异。

这种认知上的差异在他们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就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标准。

毕胜男和罗素回到父母家接茜茜,又看到茜茜在爷爷奶奶面前骄横跋扈,甚至提出让爸爸妈妈给她下跪的无理条件。

罗素的第一反应是立刻满足,可却被毕胜男制止了。茜茜见自己的条件大人不答应,立马发起眼泪攻势,爷爷奶奶的心碎了一地。而毕胜男的反应则是大声责骂后强行带走。

在爷爷奶奶和爸爸面前的小公主,到了妈妈跟前就成了小可怜。这样的巨大反差长久的在孩子心灵中造成的影响那是可想而知的。这样的孩子,渐渐地就成了会见风使舵、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两面三刀、阳奉阴违的人。在她心里,是非观念之存在于对什么样的人采取不同的对策,“是非”对她来说什么,仅仅只是如何有利于自己而已。

不利于孩子性格健康发展 

试想当孩子的性格,开始因人而异,以我为本的观念一旦树立起来。结果会是什么呢?

人性的自私就在这种“选择性教育”的培育之下被灌输到了孩子的心灵之中。

就好象被爷爷奶奶惯出公主病,并且“病”得不轻的茜茜在外做客时没有基本的礼貌不说,不但对主人家各种嫌弃,让气氛非常尴尬,最后还出言不逊骂长辈是老巫婆,闹得不欢而散。

 

而毕胜男的第一反应就是一个大嘴巴。可等到孩子哭闹起来之后奶奶和爸爸采取的方式很简单就是马上哄!

人们常说孩子的心就好像玻璃一样透明。可玻璃同时也是脆弱的,冷热不均的情况下,热胀冷缩最终的结果就是爆裂。 【详细】

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当家庭教育中出现两极分化的时候,孩子是非常聪明的。她会有对事物进行有选择的趋利避害,也就是俗称的钻空子。

学校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但试卷要家长签字怎么办?如果给虎妈看,那免不了是要挨顿打的。这时候就可以选择给猫爸签字,猫爸的态度是不需要在意一时的成败得失,只要尽力就好。

而如果要去参加某项有些风险的活动,比如夏令营。如果告诉猫爸,出于对孩子的安全考虑,猫爸是不会同意的。而这时候可以选择找虎妈,而虎妈的态度也很鲜明,这样的活动有益于孩子的“茁壮成长”,全力支持。

这样的选择对于孩子来说很容易就能做出来。别说是一个孩子,就算是一只小猫小狗,也会凭着以往的经验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趋利避害。而这种习惯一旦养成,这样的孩子将来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是否会有勇气勇敢面对呢?是不是会习惯性的选择逃避呢?

从小就养成了钻空子、避利害的“罗茜茜”将来会真正面对挑战吗?我想是不会的,她会选择绕开困难,有好处就上,没好处就溜。 【详细】

 03 家庭教育到底该何去何从?

如果抛弃了虎妈猫爸这样的教育方式,我们又该怎么做呢?也许自小受到中国传统教育,但在留学后在美国生活多年的母亲们的做法更合适当今中国的家长。

自从电视剧《虎妈猫爸》开始播出之后,很多移居美国的中国妈妈们也在追看这部电视剧,这些中国妈妈基本在全美的收入都在前5%,分不同城市,家庭年收入至少都在25万美金之上,基本属于成功阶层。她们的圈子中现在也在讨论这部电视剧,从聊自己、自己的先生到认识的身边朋友,大家所受到的中国式教育对如今生活状态的影响。而她们之间的探讨可以说有了些新的视角。总结出来有两条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尽量不要当着孩子面争执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虎妈猫爸的分歧,必定会产生争执,而这种争执甚至在会孩子面前爆发争吵。这样的做法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强烈的影响。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之间发生了什么,这样的争吵会让孩子不安、焦虑、恐惧。

对孩子的教育,虎妈的表现非常刻意,可猫爸却觉得一切顺其自然就好;虎妈为了孩子上第一小学使尽了手段,而猫爸却觉得第九小学也一样;孩子成绩下降,虎妈心急如焚,猫爸却觉得没啥大不了的……虎妈和猫爸都说为了孩子好,可总在教养问题上起争执?夹在中间的孩子又会有怎样的感受?

“综合诸多调查和临床经验,妈妈们通常希望极尽所能地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中帮助他们,甚至想进行超前教育。一旦未能如愿,妈妈们就会紧张不安,唯恐孩子落后于人。然而爸爸们却认为,孩子的成长教育顺其自然就好了。最终,爸爸们被贴上了‘漠不关心’的标签。”韩国儿童教育界著名专家、专业儿童心理医师吴恩瑛博士在《养孩子,我们可以不吵吗》一书里这样写道。

亲子阅读推广人、爱贝乐亲子图书馆的创办者陶小艾接触过很多家庭,她发现,在孩子到底是散养还是应该按照书本来养;孩子入园时,到底是公立传统园还是私立高档的幼儿园等问题上,夫妻双方往往会出现不同的意见,“妈妈普遍比较精细,而爸爸则是粗放式的态度。”虽然做妈妈的会刻意减少与丈夫的正面冲突,但由于内心对丈夫在育儿方面的不满,很多母亲都会在控制不住的情况下和丈夫争吵,而这种争吵最终就会将负面情绪投射到孩子身上。 【详细】

规则就是规则 

 

在这个社会,规则制定出来就是给大家遵守的。但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见到那些破坏规则的人。排队买票有人插队;升职加薪暗箱操作;过个马路都有人闯红灯……对于这些规则的破坏者,可以说人人都深恶痛绝。

但我们很少有人会知道,其实这一切的根源就在家庭教育之中。

虎妈给孩子布置了作业,可猫爸却为了让孩子能多玩一会,帮着隐瞒甚至替孩子完成作业。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一方制定的规则,另一方却在破坏着这种规则。

事实上正是由于在家庭教育中这种规则的“不确定性”让孩子从小就了解到了,规则制定出来并不是给人们去遵守的,而是可以有各种其他的方法让人们来破坏。这样的教育又怎么可能为这个社会培养出能够遵守规则的人呢?

在这种选择性的对规则的破坏中,孩子的心理发育就被扭曲畸形了,长大后自然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人格完善的人了。 【详细】

 04 结语

《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已经播完了,而由这部电视剧所引发出来的关于孩子教育方式的讨论依然在延续着。也许这种争论不会停息,对于孩子将来成为怎么样的人,这样的问题会依然在家长中间造成各种各样的争论和探讨。

这个社会是充满多样性的,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也不可能一成不变。但至少到目前为止,虎妈猫爸这种两极分化的极端方式已经被证明是不可取的。在家庭教育中,从孩子的性格健全、心理健康角度出发的教育方式应该成为我们大家的基本共识。

责任编辑:李小白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李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