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白居易租房18年 铁打的房子流水的官儿

2016-10-25

  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录了诗圣杜甫的草堂生活,那么杜甫也为房发愁吗?中国古代实行官邸制,所谓官邸制,就是官员按级别享受国家提供的“公寓”,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俗称“铁打的房子,流水的官”。官邸制如今在英、美、韩等国已是成熟的制度,但其实中国才是官邸制的发明国。自秦汉以来,由于朝廷实施籍贯“回避原则”任命,州郡府县大小官员大多数不是本地人。因此地方官员在任期间,皆由国家提供住房,并且都圈定在各自的办公地,通称官舍、内衙或私宅。

  《太平御览》卷四九一引《汉书》称,光禄大夫魏霸丧妻,其长兄特意“为霸(魏霸,东汉官员)娶妻,送至官舍”。东汉王充《论衡·诘术篇》称:“府廷之内,吏舍比属。”可见当时官邸规模较大。两汉时期官员较少,隋唐时期官员的数量增加了两倍以上,再加上官员家眷以及仆役,朝廷的经费比较紧张,因此唐朝时为节省开支,朝廷对官员采取“公租房”制度,除了德高望重的大臣住免费“公寓”,其余官员都得花钱租。

  诗人杜牧在《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中描述:

  宋朝沿袭了唐的租住制,北宋都城汴京(开封)的租赁市场非常发达,除了有公房出租,还有大量的民宅可选。宋朝廷还设立了专门管理官舍的机构—店宅务,又叫楼店务。从北宋到南宋,州县级的城市均有一个或多个店宅务。汴京(开封)就有两个店宅务:左厢店宅务和右厢店宅务,其中左厢店宅务负责管理东城的国有房产,右厢店宅务负责管理西城的国有房产。

  店宅务里养着大批的公务员,以开封左厢店宅务为例:

  级别职位数量(人)职责局长勾当左厢店宅务公事1总指挥副局店宅务专知官2管理人员科长店宅务勾押官3定期巡查科员掠钱亲事官50收房租维修工左厢店宅修选指挥500修房子元朝的情况和北宋相似。《元史》卷一八二有:“历仕通显,犹僦屋以居。”说大臣宋本的父亲把原来的家产卖光了,虽然他仕途飞黄腾达,但仍然租住朝廷的官舍。明朝住房政策发生了变化,官员可以一次性买断公房。当时的制度规定,每个京官都可依品级高低,配给勤务员、伙夫、马夫、门卫、抄写员等皂役,如果不要这些人员的话,可以折算成工食银归己有。

  《玉堂丛语》卷二记载,谢铎任南京国子监祭酒时,为了给手下30多号人谋求住所,他就没有要朝廷的配给,省下来的的钱攒着,“买官廨三十余区,居学官以省僦直”。

  清朝从“福利房”到“特权经适房”

  清朝初年,大批旗人来到北京定居,清政府令汉人统统搬到外城,把内城腾出来给旗人。内城的福利房盖好后,清政府按品级给旗人分配:一品官20间,二品官15间,三品官12间,四品官10间,五品官7间,六品七品官4间,八品官3间,领催、护军和披甲2间。后来,旗人数量越来越多,生活作风也出了问题,康熙初年于是进行了房改,地皮仍免费提供,但房子要自己盖。康熙七年规定,“盛京后来甲兵余丁未得房屋者”,照每人一间例,折价三十两自行置造。康熙八年降低为二十两。

  与其他朝代要交房租才能住官舍比起来,清朝对官员尤其是旗人的福利算是相当之丰厚。古代官员退休后,一般都要求“告老归乡”、“解甲归田”,有的朝代,比如南宋规定官员休官后,三年内不许在任职地居住,如果在当地有亲属或置有财产,三年以后也不许居住,违反者处一年徒刑。

  做官时不让其在当地置业,退休了不让在当地养老,那又何必在当地买房呢?还是租房比较划算!官员赚了钱,回老家或置办房产、田地才是更明智的选择。

  白居易一共在七个地方当过官,曾任杭州、苏州、忠州刺史,在都城长安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白居易初任秘书省校书郎时期的诗中说:“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次年,官职升为左拾遗,薪水遂涨一倍:“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

  长庆年间,其调为苏州刺史,作诗云:“十万户州尤觉贵,二千石禄敢言贪。”六年后,他奉旨进京任长安宾客分公司一职,此时,俸禄已是入仕时的十倍。后任太子少卿,薪资最高:“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白居易的收入并不算低,然而他却一直不在京城买房,原因并不是房价贵,而是他并不追求物欲,也不喜欢京城的生活,从一句“朝廷雇我作闲人”就能体会到。最终,白居易租房18年,对此,他感叹道:“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长羡蜗牛犹有舍,不如硕鼠解藏身。”

  白居易曾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心里有诗和远方,房子的事自然也就不会太在乎。“追求名利代代有,只是而今尤其多”。人活一辈子,不能只是为了房子,尤其对于官员阶层,为人民服务才应该是最高宗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更多精彩: 《凯风智见:雍正帝坠泪的惨败——血战和通淖尔》 

《凯风智见:威震西南的都蛮部落为何神秘消失》  

《凯风智见:凯风智见:苏东坡与<猪肉颂>中的硬菜》  

《凯风智见:国本之争中的臣子与皇帝》  

《文史新说:重阳节的正确打开方式》  

《文史新说:<岳阳楼记>背后“公款贪墨”事件调查》  

《文史新说:古法DIY 指尖上的文脉》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