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努尔哈赤箭法了得!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

作者:罗山 · 2017-04-24 来源:特别文摘

图片   

  《清史稿》中不无自夸地记载过,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东北边陲奋迹起兵时,就曾率领臣下讲武、校猎,来学习战斗技能,清太宗皇太极也亦步亦趋。据《满文老档》记载,努尔哈赤率军出猎时“法度森严,不得喧哗作声”,因为打仗时若队伍喧哗,对手必然知觉,而打猎时若作声,则空谷传音,鸟兽遁逸,在这一点上,打猎与打仗同理。

  努尔哈赤是这样组织围猎的:五“牛录”为一队,“行则一路,止则一处,依次而下,战则攻一处”,围猎时,手执长兵器如长矛、长柄大刀,身披长身厚甲的士兵在阵前搏杀,身披轻甲的士兵在阵后射箭支援,另选精锐骑兵在他处,见战事胶着则拍马包抄支援,这种围猎完全是战争的预演。所谓“牛录”即满语“箭”之意。努尔哈赤本人也熟习弓箭。

  据《满洲实录》记载,努尔哈赤29岁时遇到一人骑马走过面前,那人身上背着弓箭。努尔哈赤自己弓马娴熟,一看这架势,知道对方是个行家,立刻召問左右。底下人告诉他,这是栋鄂部的钮翁金,是他们部落里最善射箭的人。努尔哈赤来了兴致,把钮翁金叫到跟前,两人相约向百步之外的柳树射箭。钮翁金下马便搭弓,连开五箭,但射丢了两支,命中树干的三箭分列树干上中下三处,之间相隔很远。

  其实,在旷野环境下风向对箭的影响非常大,更何况百步之外,能射中三发已然不容易了。努尔哈赤气定神闲,射五箭,箭箭命中树干,箭头都落在五寸见方之内,这个散布范围仅比当今奥运会射箭项目所用箭靶十环稍大,而努尔哈赤用的可是没有瞄准装置的传统弓箭,可见他在围猎中淬炼出的好武艺。

  清军入关之前,生产力发展很不均衡。一方面,可以靠明朝降将的帮助铸造出先进的红衣大炮,而同时在狩猎中,却还经常使用“骲箭”,其箭头就是一块削尖的骨头。后金的制度相当粗犷,后金大汗带兵打仗时,往往不会想到什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非常随性,是一种穷游式的远征。

  1629年冬,皇太极想征讨在后金以西的蒙古察哈尔部,结果察哈尔部见势不妙直接跑了。皇太极见状召集诸王大臣商讨对策,大伙寻思着来都来了,再往周边碰碰运气呗。果不其然半路就把粮食吃光了。于是,皇太极下令“军中粮尽,可以打猎”,大军开始围猎。猎获黄羊万余头,皇太极自己射死五十八头,还曾一箭射穿两头。全军分食羊肉,结果此地又没水,军中一碗水可以换一头黄羊。

  皇太极曾有一次打猎遇虎的传奇经历。皇太极在费德里山狩猎时,一人策马离开大队人马,御前侍卫詹土谢图护卫在其二十步之外。突然遇到一头老虎,詹土谢图用射狍子的大箭射之,虽然命中,但老虎猛地一扑,当即把詹土谢图从马上拍了下来,眼看着就要吃人。

  皇太极赶忙策马大呼,径直上前。老虎看到这样一个大块头策马冲过来,竟然认怂,直接放下人便后退了。众侍卫赶忙上前将老虎射死。

《凯风智见: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凯风智见:朱纨之死与嘉靖海禁实相》  

《文史新说:范仲淹三次贬官却被朋友点赞》  

《文史新说:涨姿势 007、中情局的鼻祖原来在这里!》  

《文史新说:晏子要做顶天立地伟丈夫》  

《文史新说:穿越古代去买房》  

《文史新说:那个被宋朝士大夫们推崇备至的“格君者”陆贽》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青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