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陆逊为何和吕蒙一样 认为应该擒杀关羽、夺取荆州

2022-06-15 来源:腾讯历史

江东孙氏的战略一直在变,孙策临死前准备进取中原,赤壁之战孙权联刘抗曹,鲁肃是孙刘联盟的坚定维护者,而吕蒙却认为要夺取荆州,今天读《陆逊传》时发现,陆逊和吕蒙的想法一样,要擒关羽夺荆州!   

陆逊与吕蒙的不谋而合

初,鲁肃等以为曹公尚存,祸难始构,宜相辅协,与之同仇,不可失也,蒙乃密陈计策……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三国志·吕蒙传》

赤壁之战后,特别是周瑜死后,在鲁肃的斡旋之下,孙刘联盟进入了蜜月期。孙权把南郡借给刘备,并且把妹妹嫁给了。但自214年刘备夺取益州后,孙权索取荆南三郡不得,双方开始产生裂痕。   

鲁肃的战略眼光不亚于诸葛亮,所以他坚定地认为曹操雄踞北方,战乱刚刚开始,孙刘两家应该互相依赖,同仇敌忾。吕蒙持有不同见解,曾向孙权献陈密计如果能够夺取荆州全据长江,东吴可以独自抵抗曹操,根本不需要与刘备结盟。219年关羽北伐襄樊,吕蒙称病麻痹关羽,想让关羽把留守军队都调往襄樊前线。 

吕蒙称疾诣建业,逊往见之,谓曰:"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不当可忧也?"蒙曰:"诚如来言,然我病笃。"逊曰:"羽矜其骁气,陵轹於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於我,有相闻病,必益无备。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下见至尊,宜好为计。"——《三国志·陆逊传》

吕蒙称病返回建业,途经芜湖,陆逊前去拜见。陆逊对吕蒙说:“关羽自恃他的骁悍之气,欺凌别人。刚刚开始有大功,就意气骄横志向狂肆了。他忙于北进,未存戒心于我。他若听到您病重,必然更加不为防备。如今出其不意进攻,自然可以擒获他。您见到至尊,应好好计划。”   

吕蒙为防止计划泄露,便敷衍道:“关羽勇猛,难以和他为敌,并又据有荆州,施加恩信,再加上他刚刚开始立功,胆势更盛,不是可以图谋的对象。”吕蒙回京,孙权问谁可以替他在陆口指挥,吕蒙回答说:“陆逊思虑深远,才能足以担负重任,不是关羽所畏忌的,要找接替我的人,没有比他更恰当的了。”   

后来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陆逊代替吕蒙镇守,并且写信给关羽表示自己只是一介书生,对关羽非常敬仰。关羽放松警惕,果然把留守的部队调往襄樊前线,之后就是“吕子明白衣渡江”的桥段了。陆逊在截杀关羽的过程中也是不遗余力。

陆逊为何要擒关羽夺荆州

我始终认为,自从东吴背盟袭杀关羽夺取荆州的那一刻,吴、蜀两国被灭已经注定了。天下三分,东汉十三州,曹魏独占九州,吴蜀只占三州之地。吴蜀联盟,等待时机共同出兵北伐,或许有灭掉曹魏的可能。但从蜀国那里夺回荆州,虽然短期内吴国实力增强,也能多苟延残喘几年,但被灭已是注定的。   

鲁肃、诸葛亮属于眼光顶级的大战略家,他们志在天下,而不是偏安一隅。像吕蒙只能说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只顾眼前能够全据长江,增强东吴实力,更好的抵御曹操。但陆逊为何也和吕蒙的想法一样呢?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三国志》全篇除去帝王,只有诸葛亮和陆逊单独列传。说明陆逊其人的文治武功,能力水平绝对算是三国顶级,但他也认为吴国应当夺取荆州,而不是维持联盟。个人认为原因有两个方面:

 

其一,陆逊的战略眼光不如鲁肃、诸葛亮。其实不光是夺取荆州这一件事,我们纵观陆逊一生的战绩,夷陵之战败刘备,石亭之战破曹休,都是属于防守一方。诸葛亮屡次北伐,却从来没听到陆逊北伐曹魏。

其二,陆逊出身江东士族。作为江东士族的代表人物,陆逊也有其局限性,那就是偏安一隅,没有心怀天下的想法。孙氏政权和江东士族唯一能够契合的利益点就是——抵抗曹操,保土安民!他们只要自己的固有利益不受侵害就行了,一统天下不是他们的志向。   

公元200年,鲁肃“塌上对”早就对孙权提出了鼎足江东,而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宏伟蓝图;207年,诸葛亮“隆中对”也为刘备规划了几乎一样的路线,跨有荆益联合孙权,待天下之变北伐中原。可惜鲁肃早死,荆州被夺,诸葛亮的北伐显得形单影只,充满了悲情的色彩。

参考文献:《三国志》裴松之注、吕思勉《三国史话》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