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相声的创新文化:到高校走一走

作者:姜琳琳 · 2015-09-18 来源:北京商报

苗阜、王声

  当创新越来越多地成为艺术领域的高频词,陕西青曲社掌门人苗阜和他的搭档王声没有从众。“我们还没到那份儿上,循规蹈矩功夫先下到了才成。”

  当白领市场被越来越多的演出院团和机构关注,苗阜和王声另辟蹊径,“我们打算到全国各地的高校去走一走”。今年11月,北大的演出算开个张,他们的后续计划是全国的高校,人大、师大以及上海的复旦都在其列。

  这对不从众的搭档,为相声发展另辟蹊径。他们自己的解读是,大剧场的相声观众更多,底蕴要更深才行,不做一时花好,要求长久生命力。

  从传统找

  用相声激发回看传统欲望

  2015-2016年苗阜、王声全国相声巡演正在紧锣密鼓地策划和酝酿。2015年演出的主题被定为“致经典”,向中国传统文化致敬,向传统相声中的经典作品致敬。

  《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批三国》……不论是新编作品还是传统作品,苗阜、王声所说的相声中饱含着从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的素材中汲取的海量知识点,将它们运用到相声段子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并把这种特点发扬下去,两人总能说出各种有文化而不深奥的包袱。而且这些包袱一抖就响,观众听了也觉得很有意思。

  苗阜逗哏,脑子灵活、风格火爆,“帅卖怪坏”四个相声风格里占了一个“怪”字;王声捧哏,沉稳机智、节奏准确,占一个“帅”字。两人搭档十分默契,这样的搭配,更适合表演相声中的文哏作品,两人最擅长的也是这个。

  这一新派文哏风格,更能切到当下年轻人的脉搏和喜好。苗阜说:“传统文哏现在年轻人听起来有些困难,年轻人比较心急,很容易失去耐性,就得一个包袱接一个包袱地抖,从开始就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节奏很快地赶着走,才能在年轻人中有好效果。”谈起这种创作的初衷,苗阜坦言是因为陕西这片古都的文化土壤让他们产生了将文化传承下去的想法。

  从基本功找

  千万别信临场即兴

  相声是舞台的艺术,特别是剧场相声越来越受青睐,那些即兴、看来“砸现挂”,多半“掐了别播”的小插曲、小聪明特别招观众喜欢。但苗阜认为,“传统的说法,三翻四斗、铺平垫稳,过去的相声讲究这点。我今天说出一个话,我能‘缝’回来,什么叫能‘缝’回来?看似胡说八道,就是捧哏的帮着圆回来。现在我觉得很多演员,就是一个包袱、一个笑话扔出去就不管了。相声得合理,过去老先生给我们上课老说一句话,说相声得说讲理的相声,如果相声不讲理,那它什么都是错的。看似搞笑,但人们却记不住。你看马三立先生的作品都是包袱,但是他前面铺得很平,他的作品绝对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这样才能出效果。就算仔细推敲,它也不会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苗阜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其实相声是很讲究“死纲死口”,“死”到外人看来不可想象的程度。每一个语气高低,每一个停顿的长短。“死纲死口”背后,相声又是剧场艺术,演员要掌控现场情况变化节奏。至于换词,那其实是大忌。而“现挂”,其实也都是提前有准备的。通常演员上台之初,往往要先使“垫话儿”,只有这垫话儿是灵活的,演员可以跟观众谈谈心,然后瞅准机会,一句“瓢把”转入正活。就连“垫话儿”也不能算是纯即兴。使垫话儿是有目的的,为了拉近感情、聚拢耳音,最终引入正活,不能天马行空、口若悬河。有经验的演员肚里有货,垫话儿自然能侃侃而谈,年轻演员多少要打一个腹稿。至于纯粹脱稿的即兴表演,相声不可能。因为相声有精巧的结构,层层铺垫。而在台上信口开河、没准没谱的表演,是背离相声艺术规律的。

  从年轻人找

  亲近校园保障创作新鲜度

  与其他相声社团不同,青曲社每年安排进校园的演出,票价最低能到20元左右。“进校园和青年打交道,能让相声创作摄入更多的新鲜观点。”苗阜说,“校园是很好的市场,让相声走进校园,从学生中培养演员、培养观众。大学里的青年相声爱好者可能在技巧上欠火候,但想法非常棒。他们思维跳跃的点和作品设计的逻辑往往是专门做创作的人都想不到的。”

  “都说创新,无非是新段、新人、新事件,如果说青曲社创新,那么多是落在新人才的培养上,带动和发展更多的年轻人热爱传统文化,这也是进校园的初衷。”苗阜说,“而对于相声艺术本身,还是先把老段子分析透了、传统技法拿稳当了再去想创新,还不会走先想跑,可能没几步就趴那儿了。”

  今年5月,青曲社也曾制作舞台剧《八里巴黎》火爆西安,但苗阜并不认为排相声剧、填进来一些新的表演方式叫相声创新,“说到底相声还是最难的,一部舞台剧做出来配上舞美灯光道具,直接就能进入人物情境。而相声纯靠语言技艺,不应该穿插过多跟语言无关的东西”.苗阜说,“过去老先生解释什么叫相声,形于相而发于声,第一主要是看表情,表情就是相,而声就是话语,快、慢、抑、扬是必需的技法。老先生讲为什么要穿大褂,大褂全部挡着手指,什么都看不见。你站在这儿如果没有特定的动作,人是不动的,就是只有面部表情。然后在表演的时候,有动作的时候,相声演员会刻意的把这个袖子卷上来,卷一半,我们叫龙抬头。整个全卷上来是打快板的,一招一式都有讲究。”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两大“影帝”飚戏成就清代满蒙联盟

分享到:
责任编辑: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