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心灵鸡汤
杨绛:到了一定年纪 不要窥望别人的窗

2022-10-19 来源:中国交通广播

杨绛先生说过一句话:“人家挂着窗帘呢,别去窥望。宁可自己也挂上一个,华丽的也好,朴素的也好。如果你不屑挂,或懒得挂,不妨就敞着个赤裸裸的窗口。不过,你总得尊重别人家的窗帘。”

到了一定年纪以后才明白,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不多看,不多言,不多事,不多心。

不打扰别人的幸福,是一种善良。

《杀死一只知更鸟》里写道:

“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事实上,当你真的穿上他的鞋子,走过他走的路,可能你连路过都觉得难过。

很多时候,在你看来稀松平常的事物,或许正是旁人心心念念的礼物。

在你眼里不值一提的经历,或许就是旁人得来不易的幸福。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无论如何也别忘了:有一种善良,叫不打扰别人的幸福。

梁晓声曾用四句话总结“文化”二字:

“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细想来,这四句话其实都说明了一个道理:

人活着,发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去吹灭别人的灯。

不羡慕别人的生活,是一种成熟。

站在幸福里寻找幸福,是很多人的常态。

有多少人,年轻时觉得别人运气好,找到好工作,觅得良人,婚姻美满幸福;

随着年龄增长,又觉得别人家孩子处处优秀,自己家孩子太过平庸;

中年以后,怀揣一颗攀比的心,仰望着别人的幸福,积攒着自己的烦恼。

看别人都是光鲜亮丽,看自己只有鸡毛蒜皮。

终其一生,无论得到了多少美好,都停不下苦苦追寻的脚步,倍感煎熬。

很认同杨绛先生在书里提到的一段话: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

不指责别人的三观,是一种格局

罗翔教授曾谈到一个很深刻的观点:

“一个农夫来到城市,不懂交通规则,他不是蠢,他只是不太理解什么叫交通规则;

一个城里人到乡下,分不清麦子和稻子,你也不能说他蠢,他只是不太理解。

所以,遇到与自己观点不一样的人时,就应该本着一种求同存异的心,不要带有知识的优越感。”

人的生活环境不同,认知自有不同,懂得尊重别人的三观,是一个人最顶级的修养。

老话说的好:“别把自己的脚,伸进别人的鞋里。”

世人千姿百态,用自己的标准,去找别人的答案,永远是零分的结局。

生活是自己的,与其时刻观望别人的窗子,不如静下来好好看看自己的心。

当你把视野调整,将心态摆正,就会发现: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愿你穿好自己的鞋,走好自己的路,所到之处,皆是美景。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