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梦里故乡
我们接受教育是为了什么?为实现人生价值

2020-07-07 来源:凯风网综合

我们都知道高考是改变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希望考生们都能考出好成绩。大家都知道经常读书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知识,但你知道读书的目的和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在古代,科举制作为朝廷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读书人步入仕途、改变命运的起点。无数人勤耕苦读,就为了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 。有的人天资聪慧,少年得志,很早就考取功名。而更多的人是熟读四书五经,散尽家财,历经数十年的努力之后才能小有成就,孟郊就属于后者。

【孟郊的努力】

孟郊也出身清贫,虽然他的父亲孟庭玢也是一个小吏,但是无权无财,不能够给他太多的帮助。而且孟郊自己也资质平平,所以尽管有心步入仕途,但是却屡屡落榜,直到四十六岁才进士及第。

这样的年纪其实已经青春不再,正值壮年。孟郊登科之后满心欢喜,踌躇满志,以为自己从此可以大展拳脚、建功立业了。欣喜之余,他不免诗兴大发,随即挥毫泼墨,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登科后》。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奉母亲之命第三次进京赶考的孟郊这次终于没有让母亲失望,往日里消极困顿的精神面貌一扫而光,心花怒放的孟郊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酣畅淋漓地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了。他那种神采飞扬的样子乘着诗词的翅膀,飞过历史的长河,直到千年之后还让我们每一个读到这首诗的人都颇为感动。

孟郊自己也满面春风,展开了豪迈洒脱的想象。他期望自己可以策马奔腾,在皇城长安赏遍所有的名花。可想而知,当时繁华的长安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是根本不可能让孟郊如此放肆的。更何况比他更为出色、地位更高的大有人在,所以这只是孟郊在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激动之情。

可是我们考取功名的目的和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我们金榜题名之后究竟该怎么继续接下来的人生呢?难道就是为了享受和玩乐?

【孟郊的选择】

孟郊没有这么做。尽管他五十岁的时候才真正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官职,但是即将进入暮年的孟郊没有忘本,没有忘记初心,也没有忘记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早年的漂泊生活让孟郊尝尽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屡次名落孙山也让他领略了世态炎凉,但是这个时候却一直有个人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他,那就是他的母亲。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之后,孟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垂垂老矣的母亲接到身边来尽一尽孝道。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游子吟》让太多人热泪盈眶了,每一个在外漂泊和奋斗的游子读到这首诗都会感动不已,都会想起含辛茹苦将自己抚养成人的母亲。虽然这首诗只有短短三十六个字,但是母亲那油灯下一针一线缝制衣物的形象却让无数人潸然泪下。

母亲对孩子的爱镌刻在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母亲手下的每一个针脚都饱含爱意。整首诗平淡朴实,丝毫没有雕琢的痕迹。或许世界上最感人的语言并不是华丽的辞藻,而是通过最简单的文字传递出最深沉而真挚的情感。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词句讴歌了平凡而伟大的母爱,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所以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引起千万人的共鸣。

【学习文化的目的】

但是我们接受教育,仅仅是为了孝顺家人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无论是古代的科举制,还是现在的高考或许都已经丧失了它最本真的价值。无可厚非,功成名就之后我们需要孝顺家人,这不仅没有错,反而是值得我们大力提倡的,只不过仅仅局限于此就显得太微不足道了。

作为每一个有文化的人,我们更应该处理好“小家”与“大家”的关系。我们不盲目倡导牺牲与奉献,我们也不会鼓吹“读书无用论”,但是我们必须想清楚自己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而不能仅仅局限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之中。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文化与学识日益精深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胸怀天下。感恩父母,是我们为人子、为人女最基本的义务和责任。但是努力奋斗,坚持不懈,在为社会做出实际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终目标。

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小编在这里预祝所有学子都能够金榜题名,前程似锦!

分享到:
责任编辑:朝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