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梦里故乡
庄子用一个故事 告诉我们3个成事的人生真谛

2021-10-29 来源:腾讯网文化

《庄子·达生》中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孔子前往楚国的时候,曾路过一片树林,树林里有一个驼背的老人,正在用一根长长的竹竿粘知了。

老人的动作十分娴熟,只要是他想粘的知了,就没有一个能逃脱的,就好像随手拾取一样轻而易举。

于是孔子惊奇地上前问道:“老先生,您粘知了的技艺这么熟练,一定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吧!”

那老人说,“我的确是有方法的。我现在竹竿上放两个小球,争取不让它们掉下来。就这样我练了五六个月,竹竿顶上的小球不会掉下来,这个时候粘蝉的话基本就不会失手了。

后来我又把小球增加到三个,再后来到四个,最后甚至到了五个。这个时候我再去粘蝉基本上就不会失手了。

你看我站在这里,稳稳当当的,就像一颗枯木一样纹丝不动,尽管身边天地广阔无边,世间万物五光十色,而我的眼睛里只有知了的翅膀。外界的什么东西都不能分散我的注意力,都影响不了我对知了翅膀的关注,怎么会粘不到知了呢?”

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专心致志,不分散注意力,就会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这位老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庄子讲述的这个关于孔子的故事,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成事的3步。只要能坚持做到这3点,再平凡的人也能够做到出神入化。

1、成功之前要先能接受失败。

老人为了练习捕蝉,在竹竿上放上两个小球,练习不让它们掉下来,以锻炼自己持杆时的稳定能力。足足练个好几个月呢!这期间肯定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只有能接受住一次次失败的打击,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有所成就!

其实,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连自己怎么失败的都搞不懂,什么东西都没学到。

在现实中,人无法将一件事情经历两次,但是却可以通过反思,再经历一次,学习其中的经验。同样,当我们战胜失败,在失败中重新振作起来后,可以总结一下这次重新振作的经验,从一个胜利者的角度反思这次的经过。

2、设立更远大的目光,循序渐进,勇攀高峰。

老人一开始只是在竹竿上放了两个丸子,成功率就很高了,但老人并没有知足,而是继续在上面放更多的丸子,争取更高的成功率。这就是老人在一步步追求极致。

如果把成功比作是一种复杂的精密机器,那么追求极致,便是持续提供动力的秘籍。对待问题,时刻保持着开拓的创新性思维,不断灵活转变思路,才能在困境中找寻成就自我的希望之光。

3、专心致志,不受外物所干扰。

老人在粘蝉的时候,眼中就只有蝉,无论身边有着怎样的诱惑,他都纹丝不动,这正是因为自己有着强烈的信念,能持续地专注自己的事情,做到“用志不分”。

让人感到疲惫的往往不是遥远的道路,而是心中对自我的不断怀疑,那些颓废常常不是对前途的恐惧,而是没有了自信,没有了希望。我们会半途而废不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只是因为外界诱惑太多,无法做到专心致志罢了。

我们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计划,但真正能遵守的人却很少,总是明日复明日,最后积攒的多了,也就放弃了。这就是因为我们缺乏坚定的信念。

这一则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3个成事的人生真谛。可以说,庄子的思想对于我们是有重大意义的,即便是在今天,庄子的思想仍旧值得我们一读。

《庄子》一书融合了寓言的生动、哲理的思辨、生活的鲜活。但是,想要真正读懂它,体悟它,运用它却并非易事。

为了让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庄子》,读出真正的“逍遥”,我为大家推荐这一版《庄子全书》,本书将庄子的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不仅收录了《庄子》的32篇全部内容,而且参考了大量和《庄子》有关的资料,以确保全书的严谨性、权威性。

书中不仅有关于庄子思想的全部解释,让读者读得懂,而且带有插图和故事,生动不枯燥。

分享到:
责任编辑:朝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