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凯风专区  >  学术
“启发式简化”与信徒痴迷度相关性剖析

作者:龚灿锋 · 2012-07-25 来源:凯风网

  法轮功信徒从入门到痴迷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常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行为。对于漏洞百出的邪教他们为什么如此痴迷呢?这与信徒的“启发式简化”决策方式有极大关系。

  一、“启发式简化”策略的产生

  由于受到注意力、记忆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这些认知资源的限制,个体在决策的时候,往往无法顾及所有层面的情况,只能够将自己的行为决策方式建立在“一种或者几种充足理由”的基础上。尤其是当用于决策的信息过多或过少、决策时间有限时,这种趋势更为明显。

  “启发式简化”策略是信徒在生活中经常依赖的、采取的对信息予以选择的经验思维法则。典型的“启发式简化”策略的形成方式可以细分为以下一些方面:1)注意力、记忆力和悠闲处理效应;2)狭窄性取景、心理账户、参照效应和损失厌恶;3)典型性试探法;4)信念校正——合并效应等几种。

  “启发式简化”策略反映了人脑处理信息时的“节约成本原则”,这种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又可以看作直觉推断思维的一种,具有快速、粗略的特点。此时的决策往往不是“最完美”、“最正确”的决策,容易带来较大偏差。这些信息决策方式对于信徒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启发式简化”策略对信徒的影响

  1、注意力、记忆力和悠闲处理效应加深了信徒对“大法”的依赖性

  根据注意力、记忆力和悠闲处理效应,信徒只有有限的注意力、记忆力和信息加工能力,这就迫使信徒只能对可利用信息的一部分进行集中性分析,而无意识的联想常常会导致信徒产生对信息产生倾向性选择。

  一般而言,口语化信息更容易引发信徒联想,而信息的重复性报道将会引起信徒不断注意和回忆,从而出现“显著性效应”和“有效性效应”。而随着信息的联想及记忆深入,也会引起信徒对修炼得到的某种好处偏好出现“晕轮效应”,而将这种高评价扩展到的其他方面,从而出现错误判断不断痴迷。

  而悠闲处理效应是指信徒更倾向于相信那些容易处理的信息的真实性,这是一种“真理幻觉”偏差,因为如果信息更容易为人们所熟悉和理解,其风险也相对较小,也更容易让人相信。

  对于邪教痴迷者而言,“大法”中大量的口语、不厌其烦地“学法听法”,甚至在同一讲法中,常常可以看到大量重复的讲法,都是“启发式简化”的重要体现,也加重了信徒对“大法”的依赖性。一方面,信徒的注意力、记忆力有限,不可能什么都去关注,一旦李洪志以“大法至简至易”并以“不二法门”去要求信徒反复“学法”的时候,针对口语化讲法,就会出现大量联想,过程中必然会找到“大法”给予自己的“好处”,从而认为“大法所言不虚”,加强了对“大法真理性”的认知的形成。另外一方面,正是因为李洪志的讲法方式采取较为大众化的语言,避免了修炼理论的复杂性,也让信徒较易理解,给人一种“真理幻觉”,将信徒逐渐引入歧路。

  2、狭窄性取景、心理账户、参照效应和损失厌恶促使信徒忽略了邪教造成的危害

  狭窄性取景、心理账户、参照效应和损失厌恶也是一种典型的“启发式简化”造成的认知偏差。“狭窄性取景”主要指分析问题时思维被隔离、角度狭窄的一种倾向,而在时间和认知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这种情况很容易发生。“心理账户”表示人们趋向于将不同的收益或损失划分在不同的心理间隔性账户上,并依据不同的心理账户进行决策,从而将损失最小化。“参照效应”是指人们采取寻求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以便进行简化性选择。而不同的参照点对收益和损失来说去大不相同,因而会导致出现极大偏差。“损失厌恶”是指人们趋向于非常厌恶偏离参照点的一小点风险或损失的现象。

  在修炼法轮功的过程中,许多信徒已经发现了邪教造成的诸多危害,比如致人死亡、无法顾及生活、淡化了事业追求、反党反人民、对他人造成重大伤害等等方面,但是在李洪志的邪说说教之下,他们依然痴迷,原因众多,其中与信徒“启发式简化”思维关系密切。信徒普遍只接受李洪志的邪说,而将其他的信息拒之于外,逐渐形成了“狭窄性取景”思维逻辑,同时依据李洪志要求,将不同的得失放在不同的心理账户中衡量,缩小了修炼带给自身损失而放大了修炼的好处。而当别人提及法轮功致人死亡时,信徒往往参照自己的经历,认为自己好好的,而且得到了法轮功的诸多好处,而认为那些都是编造的,这正是“参照效应”造成的对信徒的伤害。此外,由于信徒不断痴迷邪教,他们已经形成了对李洪志的强烈依赖,一旦没有达到“大法”的要求,就会出现“损失厌恶”心理,认为是因为受到了外界的干扰,因而出现反感心理,将矛头指向他人,宁愿继续痴迷邪教。

  3、典型性试探法导致信徒盲目坚信“修炼必然圆满”“正法必成”

  “典型性试探法”是指对某种真实概率的估计是建立在对此事件与典型性事件相似程度的观察基础上的。依据“典型性试探法”进行判断的信徒,对服从大数定律的大概率事件往往赋予较低的权重——“基率低估”,而对于服从小数定律的小概率事件却会赋予更多的权重。

  这种简化型思维对于信徒而言,往往出自于认为“大法”符合自己做人某些观念,认为李洪志的讲法符合自身的需求,从而出现一种试探性心理,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注定了信徒会出现一种赌博心理,也会忽略大概率事件对自身造成的影响,总是认为那些危害离自己很遥远,也会出现“自己肯定不会那样”心理,而认为人家做的不好是因为人家修的不够,“层次”不够,从而不断自我封闭,按照李洪志的要求更加苛刻自己,甘心沦为邪教毒害者,盲目坚信“修炼必然会圆满”“正法必成”,认为“大法所言不虚”。

  4、信念校正——合并效应搅乱了信徒思维逻辑

  信念校正——合并效应属于一种保守主义导致的认知偏差。人们对新信息进行处理并对信念做出校正要付出成本。有证据表明,人们倾向于不重视那些具有高认知成本的信息,如抽象性信息或统计数据,而对于那些易于处理和理解的、具有低认知成本的信息则会反应过度,比如形象化图表或具体案例。

  当信徒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的时候,他们往往更喜欢那些形象化的图标及具体案例,这正是李洪志及法轮功网站最大糊弄人的地方。李洪志的讲法可以没有真名实姓,也可以没有时间地点,但只要有一定的场景及过程描述,越是具体越是玄乎,越是能够符合信徒的思维和需求,就越能够达到控制信徒的目的。这也是李洪志及法轮功网站惯用的招数。特别是,李洪志那些打比方手法,不仅仅掩盖自身讲法不足,还给信徒造成了较强的形象化思维。当信徒相信了“个体就是宇宙”“层层宇宙结构”“病业就像树的年轮”等等方面的荒谬论述的时候,其思维逻辑也在不断发生变异,最后就陷入了“万物皆有灵”“可以正告苍蝇蚊子”的变异思维中,而不断出现思维逻辑变异,精神易于常人,沦为邪教牺牲品。

  三、“启发式简化”策略的启示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启发式简化”对信徒的重要影响。而这种思维决策过程也给予我们一定启示,有助于更好看清邪教控制人毒害人的伎俩,帮助邪教痴迷者早日脱离邪教。

  1、扩大知识面,消除有限性造成的影响

  信徒普遍缺乏科普知识,让邪教有机可乘。有的年岁大的人往往喜欢依据经验去判断,局限于得到的眼前的好处;有的知识分子因为过于专业化,往往对其他方面存在不足的认知。知识面的狭窄是造成“启发式简化”思维的重要原因。受制于知识的有限性,信徒更易被邪教欺骗走上不归路。

  因此,扩大知识面,学习必要的科普知识是破除“启发式简化”思维造成认知偏差的有效途径。同时,多与人交流,获得更多的信息,正确予以分辨,从诸多事实中去分析,寻找有力证据。李洪志的讲法及法轮功网站的报道漏洞百出,凯风网上对此有大量辨析,是扩大知识面消除有限性造成影响的极好教材。

  2、培养正确逻辑观念,识破邪教乱比方的阴谋

  信徒普遍认为修炼后让自己长了不少见识,同时获得了更多的好处,殊不知,这些都是经不起逻辑推理的阴谋。无论是李洪志的“另外空间说”还是“业力说”“报应说”“轮回说”,都是拾取了人们思维中片言只语,肆意发挥,逻辑混乱,叫人无从理解,却被冠名以“宇宙大法”非一般人能够理解来标榜自己。这正是李洪志通过“启发式简化”方式搅乱信徒思维的重要途径,一旦信徒的思维符合了他们的某些观点,就认为信徒已经达到了更高的“层次”,其实是因为思维逻辑混乱,完全脱离了社会的正常状态。

  因此,正确的逻辑观念十分重要。结合李洪志历次造假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到邪教的丑恶。凯风网上诸多文章有理有据,正是可以参考帮助破除“启发式简化”思维带来影响的重要途径。而李洪志不断利用“打比方”事例,也是毫无依据,信徒如果能够换个角度思考,就会发现,其所谓的“比方”都不够是李洪志利用来糊弄信徒之作,信徒联想越多,越容易陷入他的圈套,这也是“打比方”通过信徒的“悟”给信徒造成更大损失的典型因素。

  3、邪教必然覆灭,早日脱离才是正路

  随着越来越多的事实真相的暴露,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李洪志及其邪教组织更大的阴谋暴露,“圆满”无法实现,却不断出现种种“门事件”。从高层到下层的不断分权夺势,“四大家族”曝光,各地群体分化,以及李洪志不厌其烦地“学法”指令,却依然无法改变其人心涣散的局面,都是邪教日益衰败的必然趋势。但是,邪教就是邪教,其不甘心灭亡的必然会导致对信徒特别是痴迷者会构成更大伤害,促使他们盲目地做出更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伤害事件。因此,早日脱离邪教,切莫成为邪教的陪葬品。在此希望痴迷者能够早日识破邪教真相,早日脱离免受其害。

 

【责任编辑:舍得】

分享到:
责任编辑: